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年中报告,记者发现一家吉林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上半年增长数据十分亮眼,其营业收入与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6%和24.6%。在全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持续激烈的当下,这家企业缘何能实现上半年双增长?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企业的生产车间。

9月,初秋的晨光透过厂房的窗户,在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洒下一地金黄。上午八点钟,位于长春新区的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一东”)主厂区已经悄然苏醒,机械手臂有节奏地上下舞动,自动化生产线发出沉稳的嗡鸣声,工人们在智能化设备前专注操作……
眼下,在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重型卡车离合器的13条生产线以及500余台精密加工设备正开足马力,为记者勾画出一幅动能澎湃、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图。
“目前,在车间里,我们所看到的产线关键工序自动化覆盖率已经达到85%。”长春一东副总经理刘国帅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介绍。电子看板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记录着属于吉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脉搏。
走过离合器热处理工段,崭新的进口设备正在自动运行,淬火、回火过程全部由电脑精准控制,显示屏上不断变化的数字实时反映着工艺参数。“以前要靠老师傅的经验看仪表,现在每一个检测点都被系统实时监控。”刘国帅摸着设备继续感慨道:“这些‘铁家伙’比人还细心,加工过程全自动化,确保所有产品都有严格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简单来说就是完美。”
在车间的国家级实验室内,检测人员正盯着显示屏上的相关数据。“每一个产品都要经过严格‘体检’,就像给汽车离合器做CT扫描一样。”刘国帅幽默地说。原来,这个实验室不仅可以给企业自己的产品做检测,还具备第三方检测资格,可以依据国内外最新标准,对相关产品性能进行全面“把脉问诊”。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这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每个员工心里的准则。”刘国帅指着墙上的标语说。目前,长春一东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每个环节都要经过严格把关。
产品与管理是企业发展始终绕不开的两个重要话题。有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与国家级实验室保障产品质量,那么上半年,企业的管理效益如何?刘国帅继续向记者揭秘。
“今年上半年,企业通过精益管理实现降本增效612.4万元。”刘国帅接着拿出一张积分卡片:“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问题、节约成本都能获得积分,不仅能兑换奖金,还可用于评优评先。这个2017年起推行的模式,现在已经成了我们重要的企业文化。”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从采购订单下达、检验确认到物资出入库管理,整个流程实现了数字化管控。大宗物资通过集团采购平台进行询价比价,就像给企业装上了‘智慧大脑’。”刘国帅兴奋地说。
正是在产品质量与管理上的这份执着为企业带来了丰硕回报。今年以来,重点客户售后报单量下降超30%。“现在我们的产品,要么不出厂,出厂就是精品!”刘国帅自豪地说。如今,长春一东离合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30%,液压举升机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
最近,一东又迎来了好消息,企业获得了由省工信厅评定的“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厂区道路两旁,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整齐列队,车间内则是采用“LED+自然采光”布局,合理布置采光范围。“近年来,我们投入100多万元进行绿色改造。”长春一东党委副书记杨明杰指着热处理工段的密封炉继续和记者聊着:“这些保温能力改造既提高了能源效率,又降低了碳排放。”
在固废处理区,专业回收公司正在装运工业固体废弃物。“我们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杨明杰还表示,2024年,企业产值能耗达到了每万元0.11吨标准煤当量,这个指标领先国内同行业。
“绿色理念已经融入战略发展层面。目前,企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全部采用低碳绿色材料,绿色物料使用率达到100%,就连产品包装也全部采用可回收材料。”杨明杰还坚定地表示:“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营销,绿色始终是我们的底色。”
夕阳西下,秋日的晚霞绚烂多彩,厂区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与车间内的照明设备次第亮起。机械运转声、设备提示音、工人交流声,汇聚成一首独特的“生产交响曲”,为车间一天的工作逐渐画上句号。
报告上的数据是冰冷的,但探究其背后的内涵与原因,正是工人师傅们日复一日的精细操作与创新改革带来的点滴变化的积累,这是温暖且真实可触的,同时也正是长春一东所获佳绩的内在密码。
作者:何泽溟
编辑:秦楚越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