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正在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体育消费热潮席卷全国。在各个景区景点,体育运动设施不断完善、场景更加多样。装备创新升级,玩儿法花样百出,重庆更是架构起体育+非遗、体育+低空、体育+商业、体育+赛事等多个跨界融合的消费体系,覆盖全域、全时段、全年龄段。与之相对应的,是重庆推出的700余项“文体旅”主题活动。在各个区县的经济版图中,体育消费正在“跑”出新的赛道。

“一旦你尝试过飞行,就会不自觉地仰望天空,因为你到过那里,永远渴望重返蓝天。”重庆的高山峡谷、河滩江岸,有着无数天然场景,可以让人们以各种方式飞过低空。坐直升机去“兜风”,乘热气球俯瞰山河,或者,滑翔在湖光山色之间。再不然,从4000米一跃而下,以自由落体运动俯冲,在降落伞上打开云端视野。这里是梁平机场跳伞中心,在专业教练的陪伴下,新手也能完成跳伞。这个“五一”假期,尝试跳伞的游客数量是平时的3到4倍。

不只是跳伞,空中运动项目不断拓展着新场景。

这是永川茶山竹海,这里是优质的起飞场地,气流平稳、视野开阔。参加滑翔伞项目的游客,在教练的带领下腾空而起,放眼望去,能看到竹涛阵阵,能捕捉到风中浅淡的茶香。

这个“五一”假期,重庆的空中很“忙”,仅低空飞行消费券,就派发了3000万元。曾经小众的空中运动项目,在这个“五一”假期,成了消费市场的新宠。“体育+”的融合模式,带热了周边的打卡热潮。

运动是极具感染力的通用语言,能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运动中来。数据显示,中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5亿,比例超过37%。在重庆,这一比例更高,达到47.65%。如何鼓励更多人参与运动?需要的是增加供给。让小众项目变得大众化,让大众项目变成日常化:从鼓励人们参与运动、到提升运动技能,从自身锻炼、到参加比赛,从“体育+旅游”、到“体育+娱乐”。围绕体育,从产业链到场景正在迎来一次次提档升级,这样的升级,也是在完成从流量到增量的转换。

把“运动过节”诠释得最为淋漓尽致的,莫过于户外徒步了。一条条蜿蜒而上的盘山步道,串联起远山近水与繁华都市,方便大家一边运动、一边把风景“看个够”。
五一期间,南川区金佛山上的徒步登山十分火爆,这一路还串联了洞穴探秘、划船泛舟等一系列户外新玩儿法,把“大金佛山178环线”的热力拉满,仅露营地的游客量,就增长超过两成。位于重庆巫山巫峡·神女景区的飞拉达项目,五一期间也是广迎全国游客,以往只有飞鸟略过的悬崖绝壁,人气爆棚。

这个攀岩场,原本是鹰嘴岩的一片天然绝壁,升级打造为专业场地后,还加设了悬索桥等多个特色关卡,提升了乐趣、降低了门槛,让人们更乐于迈出探索的第一步。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在万盛经开区的高空项目中,每天都在上演。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软件服务不断升级,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元,消费场景原来越丰富,让人们运动热情高涨,把这座8D魔幻城市,当成了一座巨大的运动场。

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让人们实现了从“看一看”到“试一试”的嬗变,这些是体育消费新的土壤。而借助大大小小的赛事,更带来以赛兴城的体育消费增长点。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国首批“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重庆市九龙坡区被选为30个试点之一。这也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深度融合,将成为城市新的引擎。重庆正在勾勒区县体育经济发展的新图景,九龙坡区只是其中的一个点,由点及面,各大区县的赛事经济方兴未艾,体育消费正在蓄力拉弓。

五月,被称为“运动金五月”,是最适合户外运动的季节。重庆的季风气候,也让运动过程更加温润了几分。以青春为主题的三峡龙脊徒步挑战赛,在巫山进行,选手们在4公里路程中尽情挥洒青春。最快的选手只用了41分钟,就抵达了终点。

这是三峡库区的区域性比赛,还有更大的比赛,辐射力广至全国范围。“骑跑中国”2025全民系列赛就是其中一个。重庆站比赛选在南岸区广阳岛举行。顾名思义,骑跑比赛就是骑自行车和路跑结合,赛程从3公里到42公里不等,“距离短、门槛低、重在体验”,一场比赛成为城市之间的体育纽带。在赛事平台之上,体育带来的影响力,对整座城市都有着“倍增器”的效应。五一期间,重庆铜梁龙在主场赢得了中甲联赛第7轮的胜利。这场对决,也成了上万球迷的狂欢,加油声、欢呼声刻入了夜空。

而赛场外,为赛事兜底的保障举措,也面面俱到。从下午迎接球迷,到赛后送球迷离开,并无缝衔接地铁1号线末班车,璧铜线做足了准备功夫。作为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的体育IP主题车厢,还兼顾了体育的氛围感。
目前,各大区县已形成“月月有赛事、区区有品牌”的格局。以赛兴城,重庆正在不断收获果实。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跟着赛事去旅行”,已经成为流行的体育词汇。在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杨丽芳看来,重庆有条件、也有潜力,打造消费矩阵、打出城市品牌。重庆可依托立体山水资源,打造“多维运动消费场景”。比如依托武隆喀斯特地貌开发洞穴探险、崖壁飞拉达等特色户外运动项目,并与金佛山、仙女山滑雪场等串联起来形成“四季运动链”。同时,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共建“巴蜀文化体育旅游廊道”,扩大区域合作,实现由“文体旅流量”向“经济增量”的转化。通过场景创新与区域协同,重庆能够将“地理奇观”转化为“体育经济新蓝海”。重庆可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与场馆资源,推动城市更新与治理升级。包括以重庆龙兴足球场、重庆华熙体育中心等专业场馆为核心,打造集赛事举办、全民健身、商业消费于一体的城市活力中心,带动周边区域配套设施改造与业态升级,让体育成为重庆这座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与更新的有力引擎。

对于重庆的各大区县来说,对于热潮初现的体育消费来说,完善产业生态是一大关键,有利于边界拓展、格局打开:足球可以遇上火锅、攀岩会邂逅山城、路跑将丈量古镇,山地越野,足以跨越喀斯特地貌······运动激情与烟火气交融,体育精神与城市精神共鸣,相信,人的进步和城市的进步,也在交织前行。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邓静 袁媛 李艺 丁琳 李嘉博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