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 徐蓉)5月23日报道5月22日上午,2025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进基层、进企业、进高校宣传活动走进资阳,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感受到这里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资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从"高颜值"向"高产值"转变,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

红碑村景色

艺术为媒 传统乡村焕发新生

五月风暖,在资阳临空经济区红碑村的田间池塘里,荷叶开始发芽,静待游客到来。

近年来,红碑村依托紧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优势,大力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并通过校地合作创新构建“美院+田园”双向赋能发展模式,探索“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农户”的项目合作共赢机制,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农耕体验、美术写生等特色产业,已成功打造为艺术乡村旅游的“打卡点”,实现从传统村落向艺术乡建示范区的华丽转身。

红碑村景色

走在红碑村,记者看见,村里打造的馨室小院、园里、止观、原野餐吧、康养等文旅项目,游客络绎不绝。而艺术的氛围也充满整个村落:废弃农具变身装置骨架,传统农家小屋的院墙化作立体画布,连田埂更是随处可见边牧童骑牛、彩色果实等艺术装置。今年的大地艺术季也即将开启。

资阳市红碑社区支部书记吕宗辉告诉记者,2024年,红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1万元,初步呈现出庭净、田顺、村美、民富的景象。

“数字游民”社区

宜居更宜业 传统村落迎来“数字游民”

在离红碑村不远的仁里村,记者看到一条从“传统农业”到“数字游民”聚集的别样乡村振兴之路。

仁里村,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雁溪湖组团北侧生态涵养区域,这里距离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仅12公里。近几年,在原仁里(柳铺)村农业产业融合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对建成的酱园集市、村民活动中心、共享食堂、山顶观景台等建筑进行室内装修改造、智慧系统搭建、周边景观提升,打造了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

“数字游民”社区

据介绍,该社区是中国西部首个以数字游民文化为主题的周末游目的地,为数字游民提供了一个“边工作,边度假”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自2024年4月运营以来,该社区吸引了来自英国、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国家8700余人次的国际化数字游民入住,还有6万余人次度假“打卡”。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和关注度,并成功引入了不少人才及新兴产业落户。成为资阳城乡融合、农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水龙灵温泉度假村风景

避暑消夏 温泉度假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无边泳池中畅游、嬉戏,抬头遥望,远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的水龙灵温泉度假村进入了夏季度假避暑旺季。夏日炎炎,热浪来袭,许多游客选择来到这里避暑消夏,享受惬意生活。

水龙灵温泉度假村风景

依老君山而建的水龙灵温泉度假村,集养生温泉、无边泳池、木屋住宿等休闲娱乐为一体,3000平方米的山顶无边泳池被游客誉为“资阳版马尔代夫”,夜晚灯光亮起时,池水倒映星空,成为“网红打卡地”。

而另外一边的19个温泉泡池涵盖中药养生池、汗蒸房、矿物质盐浴等类型,让游客尽享乡村生活的舒缓惬意。

晏家坝乡村公园风景

农旅融合 在田园风光中寻找“诗和远方”

黛瓦白墙,木门铜锁。微风轻拂,树影摇曳。坐老茶馆,看川剧……穿梭在晏家坝乡村公园的村落间,仿佛这里就是你眼中的“诗和远方”。

位于雁江区保和镇的晏家坝乡村公园,按照“一个乡村社区、两条环线绿道、三大特色产业、四大田园社区”的规划布局,以当地村民老旧村居、历史遗迹为底色,以古宅文化、牌坊文化、民俗文化为基础,修复打造三崇堂、马家院子、张家牌坊等景点。乡村公园还与当地规模农业融合发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手工艺制作等文创元素,打造传承农耕历史、厚植乡愁故土的宜居美丽新乡村和乡村社会治理新典范。

晏家坝乡村公园风景

记者在村里发现,村里培育起休闲民宿、田园乡创、艺术工坊、文创市集等新的体验场景。乡村电影博物馆、美术馆、陶艺馆……风光旖旎的田园中,文化空间成为了一道别致风景线。

文旅兴人气,产业来赋能。近年来,晏家坝村发扬果蔬种植传统,引进农业等企业不断壮大产业。此外,村里还依托现有业态和产业,以非遗体验,农耕体验、劳动实践为主题,引进“研旅”产业,打响“研学晏家坝、行走大课堂”品牌。如今,这里正乘着全面振兴乡村的东风,发生着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