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见证!广东医99岁老战士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8月2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广东医科大学99岁高龄的抗战老战士、原后勤总务处处长罗国华同志,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学校党委副书记黄达海带队亲切慰问罗国华,为他佩戴上这枚沉甸甸的荣誉奖章。纪念章不仅是对罗国华个人革命生涯的礼赞,更是一代人的精神丰碑,是国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见证。

这是一段跨越世纪的人生故事。1941年,山河破碎的烽火年代,14岁的罗国华毅然踏上革命道路,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地下秘密通讯员的危险使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机智周旋,守护着一条条关乎战局的重要情报。他记忆力与方向感极强,上级只带他走过两次的路线就能牢记。为了将重要情报安全送出,他经常夜间独自行走20多公里崎岖山路,躲避各方力量搜查。面对送信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他想尽一切办法——大河挡路时,将信件藏于帽中或放入两端用黄泥封堵的竹筒,防止浸湿;为避人怀疑,将信件裁成烟纸大小混入其中,或用淀粉写字再用碘显字。

1944年,18岁的青年在战火中成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地下工作可能已暴露身份,组织安排他转为正面与敌人作战的战士。与敌人的激战中他的肩膀还曾被子弹打穿负伤。抗战期间有一段经历让他刻骨铭心:为躲避敌人围攻,他们选择海路转移。不习水性的战友们精神疲惫,又遇大风无法靠岸,后有追兵情势危急,他们跳入海中,利用人力将绳子抛上岸,终于成功靠岸。一上岸却又遇上当地伪军,罗国华急中生智,凭借被海水浸湿的衣衫和疲惫神态,自称难民成功骗过敌人,化险为夷。罗国华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我做得还不够好。能够获得纪念章,我很荣幸,很感谢国家。”

1964年,已近不惑之年的他转战教育战线,来到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湛江医学院,在后勤保障的平凡岗位上继续奉献,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罗国华一直心系国家发展。在2021年的一次座谈会上,他认真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自豪地说:“我曾是这支英雄军队的一员,要很好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黄达海高度赞扬罗国华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国家解放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他始终保持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表示敬佩。如今,99岁高龄的罗国华虽近期连续接受了肾脏和心脏两次重大手术,但恢复情况良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依旧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从青丝到白发,从战场到校园,他用一生的忠诚与奉献,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初心不改、使命必达。这不仅是一位老人的个人经历,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是一个国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生动缩影。

文|记者 孙唯 通讯员 周圆图|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