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回归中国40年 洞庭湖畔上演“鹿王争霸”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这是《诗经》中广为大家熟知的名句,描述的是麋鹿在湿地中自由自在觅食的场景。麋鹿俗称“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至清朝初期,野生麋鹿基本消失,1900年,麋鹿在我国本土绝迹。

1985年,我国从海外引进麋鹿,开始了这一物种在它们的原生地的种群恢复。目前,我国麋鹿种群持续壮大,基本覆盖原有的栖息地,我国的麋鹿保护成为世界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的成功典范。

重引回归40年来,我国麋鹿保护走过了怎样的历程?麋鹿保护研究,目前正在推进哪些工作,未来又有哪些规划和部署呢?

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近200头麋鹿在这里生活,它们有的在啃食地上新长出来的嫩草,有的吃饱喝足了坐在草地上享受着初夏的暖阳,呈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占地约900亩,除了麋鹿之外,这里还住着青头潜鸭、灰鹤、鸿雁、鸳鸯、苍鹭等近200种鸟类,以及河麂等小型鹿科动物。这里曾是我国麋鹿最后的栖息地,也是麋鹿被重新引进故土的起点,是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从1988年开始,这里先后开展了64次麋鹿对外输出、野化放归活动,共向全国各地输出麋鹿668只。

在江苏盐城大丰的野鹿荡,成群麋鹿或昂首涉水,或俯身食草,鹿角如林错落起伏,悠闲沐浴滩涂霞光。与白鹭翩跹的身影共同勾勒出如诗如画的湿地长卷。野鹿荡近期还迎来了一波“鹿宝宝潮”。一些刚出生不久的小鹿,正紧紧跟在母鹿身后,迈着稚嫩的步伐,充满好奇地探索着这个世界。1986年,39头麋鹿从英国运回江苏盐城大丰,同年,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经过39年科学保育,大丰麋鹿种群已增长至8000余头,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麋鹿种群。

长江边上的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67公顷,位于长江天鹅洲故道,这里土地肥沃,牧草丰盛,良好湿地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麋鹿在原生地恢复自然种群。1993年至1994年,保护区分两次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入64头麋鹿,开始进行野化训练,探索恢复野生种群。保护区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在这里,麋鹿与众多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底,麋鹿种群数量已超3800头。

湖南岳阳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5.76万公顷,宛如长江边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历史上,这里也是麋鹿重要的栖息地,现在,这里有一群被称为是“野化程度最高”的麋鹿。它们自由自在地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湿地中繁衍生息,或隐匿在芦苇丛中或成群到水边觅食,如果不是借助远程的遥控摄像机和无人机,平常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现在,这里的麋鹿到了求偶打斗的季节,“鹿王争霸”的场景又要上演了。

洞庭湖畔看“鹿王争霸”

眼下,洞庭湖的麋鹿已完成产崽,正在进入新的繁殖季。湖南省林业局组织洞庭湖保护区和岳阳当地的工作人员,启动了洞庭湖麋鹿野生种群数量调查监测工作。这些天,总台前方的报道团队一直跟随工作人员在前方蹲守,运用各种拍摄手段来记录麋鹿的活动情况。前方团队都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麋鹿故事呢,有没有记录到鹿王争霸的场景呢?

总台记者 尧遥:这里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蓝色的区域就是广袤的洞庭湖,丰水期的水面面积约为2600多平方公里。在东洞庭湖,这里有成片的芦苇荡,还有湖水、泥滩和草地,构成了一片不被打扰的湿地生态系统,正是麋鹿栖息的理想之地。

这个时节,洞庭湖麋鹿产崽季基本结束,麋鹿进入新的发情交配期。经过保护区的审批许可,这些天,总台记者跟随湖南省林业局、岳阳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在洞庭湖边寻找、观察麋鹿。在广阔如此的区域,寻找几百头的野生麋鹿是不太容易的。总台记者不但找到了它们,还见证了两头雄鹿上演的“鹿王争霸”。

专家介绍,麋鹿是“一夫多妻”,只有最强壮的雄鹿才能登上王位,从而独享一个鹿群的交配权。雄性麋鹿正是通过互相搏斗对决,产生一个“鹿王”。

画面中这只雄鹿就是这群麋鹿的鹿王。专家从它鹿角的形状和分叉数判断,这只鹿王的年龄在六七岁。它把一些树枝和杂草挂在了自己的角上,这样让自己显得更加雄壮,威风凛凛的感觉,颇有风范。

后来,领地里闯进了另一只颜色相对浅一些的雄鹿。专家介绍,这只新闯进来的雄鹿要比鹿王小一到两岁,它应该是想“挑战”。一开始,它们俩都在按兵不动,互相试探着对方。随后,鹿王突然主动出击,加速冲向“挑战者”,决斗就这样展开了。两只雄鹿不断地用自己的鹿角去顶撞对方,试图打败对方。

现场非常的激烈,两头雄鹿都使出了浑身力气,鹿头都快贴地了,以鹿角相拼,奋力厮杀。在几个回合的你来我往中,年轻的“挑战者”突然掉头就跑。而此时,鹿王仍然全力以赴,结果用力过猛,给自己摔了一个跟头,又迅速起身。以为是“挑战者”虚晃一枪,要杀个回马枪,哪知它却迅速跑进了水里,这时才发现挑战者已经头破血流。在这场决斗中,鹿王守住了地位,赢得了胜利。

失败的雄鹿逐渐朝着湖水中间走去,赢了的鹿王伫立在水边,守着领地,而“挑战者”似乎也心有不甘。

赢得胜利的雄鹿颈部戴着一个项圈,这其实是一个北斗定位装置,以便于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监测。专家表示,戴项圈,说明它是从外地圈养种群中引入的个体,它在“鹿王争霸”中获胜,这也说明了曾经圈养的麋鹿如今在洞庭湖野化得不错,生活得很好。

专家介绍,麋鹿从重引入我国,经历了圈养和半散养阶段,最终目的是让它们回归自然,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系的野生种群。洞庭湖麋鹿种群是目前全国野化程度最高的种群,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关注这里的麋鹿。

其实,像这样激烈的争霸场面在洞庭湖还是比较少见的。多数情况下雄鹿都是通过互相嘶吼,或者是驱赶的方式就能分出胜负,只有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才会上演如此激烈的“鹿王争霸”。在这场“争霸”中,落败的雄鹿会无奈离开。那么,失败的雄鹿还会再回来挑战吗?专家说,它可能会养精蓄锐一段时间,然后再重新寻找下一次争夺交配权的机会,但不一定是和这一次争霸的对手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激烈的对决,麋鹿种群中优良的基因才能在大自然中得以延续,这也是自然中的优胜劣汰法则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