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向左,篮球向右,浙BA里的跨界人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雄风 通讯员 卜金

当律所的案卷材料遇上体育馆的木质地板,当母婴店的奶粉罐旁摆上一双崭新的篮球鞋——在2025年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的赛场上,这些不同的生活切面被同一份热爱聚合在一起。

生活不只一面,篮球永不散场。

各地代表队的队员们从教师、白领、小店店主等身份中抽身,以"草根球员"之名集结。即日起,潮新闻推出“浙BA面孔”系列报道。

首期走近杭州市建德市代表队的两位队员:一位是专程从北京返回老家参赛的青年律师,另一位则是年近40还想在球场上挥一次热汗的母婴店老板。

受访者供图

吕律师的返乡之战

浙大本科北大研究生,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回来了

吕子辉,28岁,小学二年级起接触篮球,学生时代一直是校队成员,曾在本科阶段助力浙江大学夺得CUBA二级联赛全国季军和浙江省大运会冠军,之后升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代表学校获得过北京市首都高校篮球赛冠军。

毕业后,吕子辉发挥专业特长,留在北京成为一名律师。从“吕同学”到“吕律师”,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忙,在校时每周雷打不动的3次训练压缩到了1到2次朋友间的“约球”,每年能得空回家的次数也是减了又减。“进入职场肯定有一个适应期,压力更大,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更多,但我从没想过完全放弃赛场上的那个‘吕同学’。因为,即使从赛场上下来,篮球于我而言还是一剂有效的生活调味品,每次打球都很开心。”

听说浙BA每个县区都能以城市之名组建球队时,吕子辉再也按捺不住了,毕竟,能在球场上为家乡“代言”的机会可不多。

球场上的吕子辉。 受访者供图

经报名与资格审核,吕子辉于上周收到了一件印有“建德”二字的球衣。

7月12日上午,他带着球衣搭乘高铁从北京返回建德,今天(7月13日)一早,他就要和另外18位建德代表队的成员一同前往富阳,开启在本年度浙BA赛场上的首秀。

“富阳客场的赛程排了好多天,我专门请了年假,抛开工作安心应战。”吕子辉说,回建德前,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线上和队友们相见,聊战术、聊配合,自己也挤出时间加练了好多回,“教练告诉我,会视现场情况给我安排后卫或前锋的位置,这是我熟悉的领域,有信心能帮到球队。希望建德队可以走得足够远。”

“门神”舒大哥的篮板江湖

是母婴店老板也是热爱篮球的父亲

出生于1987年的舒静刚几乎比吕子辉大上一轮,他是建德队内最年长的球员。

舒大哥身高1米87,年轻时身手敏捷,那会儿也是和小吕一样年年入选校队,能打进攻性较强的前锋和后卫,拿过不少荣誉。“现在年龄有些大了,速度跟不上年轻人,只能靠着大身板站在篮下,为大家守住‘阵地’,再尽力多拼点篮板球。”

话虽如此,但实际上队员们对舒大哥的认可度极高,他还有个外号叫“门神”。“我有点愧不敢当。”舒大哥不好意思地说,他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掌握的篮球技巧全靠自己琢磨,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球场经验能不能在浙BA这样的省级赛事上奏效,报名的时候,他心里还真没个底。

关于这些“不自信”,舒大哥解释说,是生活分走了他最爱的篮球时间,自工作后就没有好好打过比赛,手上的技巧都有些生疏了。

球场上的舒静刚(右一)。 受访者供图

舒大哥是建德人,多年以来都在本地经营母婴生意,既要送货又得兼顾跑客户,忙起来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周末也没个消停。“解决完生意上的事,我还要陪家人。幸好我那快上六年级的儿子爱打羽毛球,陪他去球场出出汗,我的身材和力量才得以保留。”

这次报名参赛,妻子和店里的同事都很支持他。“我老婆说,你想报名就尽管去报,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我照看。我同事讲,客户有什么需求就转达过去,工作上的事不要多操心。说实话我很感动,这才让我每天多出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和大家一起训练。”

现在的小店老板舒大哥已经信心十足了,经过这几天的训练,感觉手感又回来了,“生活工作上也没有可担心的,只管一路往前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