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集结!直击遵义红花岗区“硬核”沉浸式防灾课堂

5月9日,遵义市红花岗区应急管理局、区教体局、区水务局、区红十字会、团区委联合迎红街道办事处、兰家堡社区及遵义市虎鹰救援队,走进红花岗区第十一小学,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宣传活动。全校师生通过地震应急疏散、心肺复苏实操、逃生屋消防演练等实战环节,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安全防线。

地震警报突袭 千名师生上演“教科书式”撤离

10时24分,地质灾害警报声骤然响起。教室内,学生们迅速弯腰,护住头部,在教师引导下沿走廊成两队撤离;楼梯间,楼道指挥员不断提醒“压低身子、有序前行”。仅2分多钟,全校师生便全部安全集结操场,队列整齐,秩序井然。

实操课堂干货满满 安全技能入脑入心

操场上,红十字会志愿者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关键要点:“遇到无呼吸、无心跳的紧急情况,拨打120后,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频率都有严格要求……”随后,通过模拟人演示规范动作,强调“黄金4分钟”救援时间的重要性。

“今天第一次知道心肺复苏有这么多讲究,原来救人需要冷静和正确的方法。”学生杜诗涵在学习了心肺复苏方法后表示,“以前觉得灾难离我们很远,现在跟着老师和救援队叔叔阿姨学了地震怎么躲、怎么跑,火场怎么弯腰逃生,感觉自己多了好多‘安全本领’!”

逃生屋模拟火场 身临其境学逃生

教学楼旁的充气式“逃生屋”外,学生们10人一组,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模拟火场。屋内,应急灯闪烁指引路线,模拟浓烟的雾气中,学生们弯腰捂鼻,沿墙面标识摸索前行,体验浓烟环境下的正确逃生路径。完成演练的学生纷纷表示,“实战”让他们真正记住了“弯腰、捂口鼻、跟着指示走”的逃生要领。

学生唐湘涵坦言:“逃生屋里的‘浓烟’让我印象特别深,一开始有点害怕,但跟着应急灯和箭头走就不怕了。还有心肺复苏的讲解,让我明白关键时刻正确的操作能救人一命。这样的演练比课本上学的更有意思,也记得更牢!”

多部门联动 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活动中,遵义虎鹰救援队秘书长李芳智介绍,此次活动是救援队十期校园生命生存教育的重要一环,后续将覆盖5000余名学生,内容涵盖地震、溺水、火灾等常见灾害的避险与急救技能。“我们希望通过‘演练+实操’,让安全知识从‘纸上’落到‘手上’,成为孩子们的本能反应。”李芳智说。

红花岗区红十字会会长卢雪表示,结合“5·8博爱周”,该区已在重点水域投放近300套救生设备,并同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学校。“校园安全教育需要‘沉浸式’体验,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敬畏生命,这是守护安全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