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适合自己的赛道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将人人都送入名校,而是帮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传统观念里,中考考入知名高中,便如同踏上了通往名校的“直通车”。然而,四川省荣县的龚晟同学却打破了这种常规认知。据媒体报道,他以720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当地知名高中,却在高二时毅然转入职高学习烹饪,并在今年四川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中,以总分648分的成绩荣获烹饪专业全省第一名。这一不走寻常路的经历揭示了职业规划的核心要义:找准适合自己的赛道。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和家长将升入名校等同于成功,却忽略了个人兴趣与能力的匹配。龚晟的选择,乍看之下令人费解,深究却充满智慧。事实证明,他选对了赛道。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空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在政策引导下,职业教育不再是“低人一等”的选择,而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些政策也为像龚晟这样的学生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凭借自身努力和专业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那么,学子该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呢?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这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性格特点等。龚晟正是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文科学习上的困境和对烹饪的热情,才做出了如此决定。其次,也要充分了解外部世界,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动态。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兴职业层出不穷,传统职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只有对外部世界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众多职业中找到与自己匹配的选项。最后,学校和家长在职业规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加强职业教育,设置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家长要摒弃传统的职业偏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与孩子平等沟通,共同探讨职业发展方向。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将人人都送入名校,而是帮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无论是普高还是职高,本科还是专科,唯有契合个人特质的选择,才能让努力发挥最大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教育工作者)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9日 第02版

作者: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