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发生了一场抗日保卫战:地处白河东岸的包庄村群众受中共地下党影响,组织全村百姓奋起抗击日寇,书写了一曲民众齐心协力抗击来犯之敌的英雄史诗。

据《中共方城县历史》、《南阳地区志》等文史记载(后经走访整理),1941年2月5日下午2时左右,一支日军由方城向南阳进犯,在行进到博望镇包庄村毗邻的党庄自然村时,日军打算在此临时休整。此刻,日军发现包庄村建有高高的寨墙,并且寨门紧闭,由此料定该村富足,就派人隔墙喊话,要求包庄村交出500支枪、1万块银元,并在寨门上插上太阳旗。村民宋修武回寨说明情况后,全寨人无不义愤填膺,一致要求与日军决一死战。决心下定后。年轻气盛的宋明卿率先向日寇开了枪,紧接着寨墙上枪声齐鸣,仇恨的子弹猛烈地射向敌人。日寇见状大怒,随之使用机枪、排击炮向包庄寨发起攻击。见情况危急,宋吉甫、宋福林等自告奋勇去寨北防守。当宋吉甫爬上寨墙观察敌情时,不幸中弹牺牲。不多时,寨门被炮火攻破,穷凶极恶的鬼子冲进寨内。
见敌人进攻猛烈,多数群众纷纷躲避。但双目失明的宋子良不知道日军就在身后,他仍高举手臂奋力呐喊:“娃子们,上去打那狗日的”。凶残的鬼子随之用刺刀刺穿了他的胸膛。接着,日军进寨烧杀抢掠,就连老人小孩也不放过,仅一个多小时,就杀害无辜百姓100多人。
这股日军本有偷袭南阳的企图,包庄村群众自发阻击日军的枪炮声惊醒了驻扎在白河西岸的国民党部队,以黄樵松为首的143炮团一面向南阳报信,一面积极布防,并隔河向日军开炮,追使敌人停止了对包庄寨的屠杀及抢掠行动。
此次包庄群众自发抗击日军的行动,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抵抗、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为中国军队报警的作用,让处处挨打的日军看到了自己的未日。
时年8月2日,《河南民报》一版特意刊发国民党政府颁发的嘉奖令,通报表彰包庄村抗战死难烈士。
据2024年对94岁高龄的包庄村老干部包天恩回忆,他年幻时曾听父辈们讲过那时的故事:当年,与包庄村有亲戚关系的中共地下党员焦文典(后任南阳县政府独立营长)、“内红外白”的地下党员胡子和、李惠芝等都曾来到包庄,走进拥有枪支的宋修武、宋吉甫、宋明卿等群众家中,宣传共产党倡导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也曾走进他家跟叔叔伯伯谈话,号召大家统一思想,寻机打击日寇。说明包庄群众发现日军之后奋起反抗并非偶然。
另据90岁的包庄村老党员叶明合讲述,他的父亲就是受共产党影响最大,主动号召奋起抗日的先进分子。他的父亲对乡邻们说:不赶走日本人,我们就成亡国奴。正是受父亲的教育他才早早加入了党组织。包庄村民抗击日寇事件时,他只有八九岁,他清楚地记得,日寇攻进包庄寨时,父亲在把一家人安置在寨墙边上隐蔽的地方后,又冒着生命危险出去组织群众转移,他的二伯叶长青也是在帮助群众转移中被日本鬼子杀害的。说明了当年包庄村群众对“奋起抗日,人人有责”的共产党主张已深入人心。
据87岁的包庄村老党员、老教师孙克昌回忆:当年日本人进村先杀男的,后杀女的,就连孩子也不放过。只有6岁的他被父亲埋入玉米胡(剥掉玉米籽的棒芯)里,才幸免于难。但是,一名姓赵的小伙伴却跟父亲(赵朝中)一起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杀害,听老年人说,当年被日本人杀害的包庄群众不下130人,其中老人小孩30多人,寨里边尸横遍地,死于寨壕里的人把水都染红了,看着十分残忍。
包庄村曾经历过抗日事件的老人谈及悲壮的抗日历史潸然泪下,一桩桩回忆令人触目惊心。在追述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同时,更提醒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屈辱历史,认清只有国强才有底气,才能确保国泰民安的科学道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认清: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特别是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带领群众奔向乡村振人大目标的征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勤政,拼搏进取,克难攻坚,冲锋在前,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图文:沈俊伟 李善喜 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