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头条##贾汪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贾汪区名称由来
贾汪:明万历年间,贾姓人发现东北处有一泉汇成的小水塘(汪),临汪定居后形成“贾家汪”。后因煤炭开采,演变为“贾汪窑”,最终简称“贾汪”。1948年解放后正式设区。
二、乡镇街道名称来源
1. 老矿街道
因辖区内有徐州地区最早的煤矿(始建于清末),得名“老矿”。
2. 大泉街道
以古泉“大泉”命名,因境内泉水资源丰富。
3. 大吴镇
最初乡政府驻大吴村,吴姓居多,为区分邻近的“小吴庄”而得名。
4. 潘安湖街道
原为潘庵村(潘姓临河搭草庵居住形成),后因采煤塌陷形成湖泊,改建景区时谐音命名为“潘安湖”。
5. 茱萸山街道
因辖区内大洞山古称“茱萸山”,山中原有茱萸寺(因重阳节佩戴茱萸辟邪的习俗得名)。
6. 青山泉镇
镇政府驻地青山泉村,因地处微山湖东南丘陵地带,地下水丰富,山水相依得名。
7. 紫庄镇
清初鹿姓字“紫所”者定居于此,故称“紫庄”。
8. 塔山镇
历史上曾名“小塔山”,后因仅有一小山丘(高约20米)的东圩子村易名为塔山村。
9. 汴塘镇
与隋炀帝开凿的汴水(通济渠)相关,得名“汴塘”。
10.江庄镇
因江姓先祖始居形成村落,故称“江庄”。
11. 耿集街道
因辖区内耿姓人群较多得名。
三、重点自然村名称典故
1. 磨石塘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清乾隆年间,张姓石匠发现石质优良,开采石料制磨,形成石塘,故得名。
2. 许阳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具体来源未明确,但村内保留运河支队驻地、许阳记忆馆等历史遗迹,推测与许姓或地理方位相关。
3.土盆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原名杏花村,300年前张姓夫妇因当地红色黏土适合制陶定居,家族壮大后改称“土盆村”。
4. 马庄村(潘安湖街道)
名称或源于马姓聚居,因村内农民乐团和非遗香包产业闻名,现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5. 宗庄村
因“龙血石”传说得名:相传黄龙与妖怪战斗后鲜血染红石头,形成“龙血石”。
6. 青龙洞村(青山泉镇)
源于神话:村民小龙娃为抗旱变身为龙,降雨救民,其栖息的洞穴被称为“青龙洞”。
7.烂鱼沟(塔山镇)
传说村民赵大柱因替龙王送信,归后发现鱼车腐烂、时光飞逝,故称“烂鱼沟”。
四、其他特色地名
二郎山(江庄镇):传说杨二郎担山镇压九个太阳,碎石形成石坑山和小于山。
刘伯温斩石牛(江庄镇):明朝刘伯温为破风水,将石牛斩为三截,分置三处。
墨上集(闫村、才沃、龙门三村合并):原为煤矿塌陷区,后转型为文旅综合体,村名或源于早期居民姓氏。
总结
贾汪区地名多源于 姓氏聚居(如贾、吴、江、耿)、 地理特征(泉、山、湖、矿)、 历史传说(二郎山、龙血石)及 产业特色(煤矿、制陶)。部分村庄因文旅开发强化了文化符号(如土盆村的陶艺、马庄村的香包)。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