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政府印发《济南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致力打造北方地区区域性就业集聚高地和黄河流域创新创业区域高地,塑强“泉就业”服务品牌。
《若干措施》明确,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企业,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一步拓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和民营经济就业主体作用,综合施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更好稳岗扩岗。
完善支持保障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见习专项计划,加大重点产业、企业见习岗位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县域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常态化;健全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体系,探索“教培先行、岗位跟进”就业模式和“直通车”招聘模式,引导和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技耀泉城”大培训,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推广技能人才“新八级工”制度,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技术)大师工作室;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高质量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围绕创业扶持力度,《若干措施》提到,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发挥市级引导基金带动作用,支持初创期、早中期企业成长,拓展“创贷+商贷”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建强济南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开发“云孵化”平台,拓展线上孵化空间;常态化举办中小微企业“创业泉城训练营”、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泉城行”等活动。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深入实施“社区微业”,坚持“政府+市场”相结合,打造一批示范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争创“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试点;支持行业细分领域专业企业开发就业服务大模型,进一步丰富就业服务信息化应用场景,加快构建就业服务新生态;促进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强化就业权益保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支持就业公共服务机构、高校等就业服务从业者申报人力资源相关专业职称;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推动用人单位及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加大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指导力度,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
记者:张成地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