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四大一线城市城镇化率均超80%。当以空间建设为核心的城镇化阶段接近尾声,以存量提升为核心的城镇化时代开启,城市如何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运营赋能,焕新活力”论坛发布会在广州举办,业界针对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城市更新进行全方位分析研判,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拓新局面。
三方面发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专业机构戴德梁行发布了《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该报告指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究其根本,需要在存量提质(城市更新)、产业优化(新质生产力)以及城市建设(城市运营)三方面发力。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主要集中在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型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等几个方面展开。

具体到广州,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陶汝鸿表示,广州正通过多元化的城市更新模式探索超大城市的转型之路,强调“留改拆并举、拆治兴并进”,以实现政府规划与多元主体协同的深度融合。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广州新中轴(海珠)片区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展现了大型连片改造的成功实践。
广州新区与老城的运营实践
就城市运营而言,戴德梁行方面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正迈入以精细化治理为核心的新阶段,城市发展逻辑从“空间扩张”转向“价值激活”,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运营。这一阶段的核心命题在于围绕场景创新创造可持续的城市运营现金流。
片区综合统筹运营、公共空间市场经营、战兴产业生态运营、存量资产提升改造这四大场景可促进城市经济转型。

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分享了南沙明珠湾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据介绍,明珠湾作为南沙核心区域,正聚焦“未来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立体交通体系等项目,当前灵山岛尖首期工程已建成,成功实现“数字孪生+车路协同+城市治理”的全国首创应用。
此外,南沙正同步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先导示范区,已于2024年入选国家智能交通试点项目。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名城保护所副所长兼总工余倩雯,介绍了历史文化街区恩宁路与新河浦的活化项目中的经验。两片街区分别代表了西关与东山的独特风貌。面对不同的发展需求,这两片街区探索出了各自独特的保护活化路径。
恩宁路以“绣花功夫”修补街区肌理,通过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四位一体”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有机结合。新河浦则采取“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策略,注重社区营造与品牌运营,推出了存量物业转型提升项目“一方东山”,塑造了“东山印象”IP。在“整体保护,全局统筹,控制引导”的原则下,新河浦成功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局面。
文、图|记者 陈玉霞
编辑:王敏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