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撒蛤蜊,“投喂式”赶海让宠客具象化了 | 新京报快评

5月2日,山东日照某海滨景区工作人员驾驶小车沿海边滩涂抛撒蛤蜊。图/央视新闻视频

来山东赶海挖不到蛤蜊?“不存在的!”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2日,山东日照某海滨景区为了更好地服务赶海游客,工作人员驾驶小车沿海边滩涂抛撒蛤蜊,让游客不空手而归,轻松体验赶海的乐趣。这一“花式宠粉”的创新举措,也被网友称赞“情绪价值拉满”。

景区将活动命名为“龙王献宝”。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前来赶海的游客带来更多体验感,景区每天下午根据退潮时间,分多轮播撒从景区附近的滩涂上挖出的野生蛤蜊,单日总量约3000斤。

虽说不是自己挖到的,但追着撒蛤蜊车跑,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看,游客玩得真是不亦乐乎,工作人员也是毫不含糊,直接帮你把桶装满,满载而归的幸福感给得足足的。

至于有网友质疑,这是虚假赶海,无法和传统赶海带来满足相比。大可不必如此较真,游客玩得开心,当地乐意投喂,两者皆大欢喜,又有何不可。这与此前一些景区拿棉花造假雪,蒙骗游客前来“赏雪”有着本质区别。此举无论从本意还是实际效果来看,都是让游客玩得更开心,而非扫兴。

其实,假期人们到海滨城市旅行,为的是放松心情,寻求别样的生活体验。赶海,作为海滨城市独有的一项亲近自然、探秘海洋的寻宝活动,自然充满乐趣和挑战。但外地游客大多缺乏赶海经验,更谈不上熟悉海洋生物的出没规律,所以,往往游客五颜六色的小桶里寥寥无几,可以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地为何花大力气亲自“投喂”赶海游客。或许此番“龙王献宝”,缺乏了一种寻宝活动不可预测的神秘性,但同样让游客收获了另一种惊喜——“不劳而获”背后尽是满满的诚意,山东人的热情好客,想必游客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话说,当地“先挖后撒”日均投放3000斤蛤蜊,看似成本不菲,但能够在五一假期各地花式整活的热闹氛围中脱颖而出,这笔投入无疑是值得的。当滩涂化作热闹非凡的海鲜战场,游客们在赶海中收获的欢乐与满足,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这种欢乐的氛围不仅溢出屏外,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当地景区的知名度,为景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事实上,文旅消费早已不局限于打卡式的走马观花,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的体验感,当地投其所好,让游客感受“白捡”的乐趣,也是一种文旅创新方式——一方面能够提供情绪价值,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可借此扩大自身知名度,甚至形成品牌项目,持续吸引那些“又菜又爱玩”的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总之,“投喂式”赶海,既是一种景区创新体验项目,也是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把握。就像都市的人们喜欢钓鱼一样,更多只是享受钓鱼的过程,至于咬钩的鱼儿,拍完照就放你回家。而游客赶海所得的蛤蜊,大多亦如此,图一乐而已。

撰稿 / 丛林(媒体人)

编辑 / 王言虎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