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智那龙镇,大学生暑期实践助小黄牛产业升级

7月的阳东区那龙镇,烈日炙烤着田间地头,却挡不住一群大学生的实干热情。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犇富先锋”团队的学子扎根乡村,从屠宰场到养殖户,从实验室到课堂,在科技特派员带领下,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汗水,为当地小黄牛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良方。

“犇富先锋”团队成员均为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把目光瞄准小黄牛产业,是该学院老师、驻那龙镇科技特派员杨新河和张臻共同商量后的结果。

张臻介绍,那龙镇小黄牛比一般黄牛要轻很多,成年小黄牛七八百斤重,其肉以细嫩著称,口感鲜美,尤其以田畔社区的“田畔小黄牛”最为知名,不愁销路,但存栏量不大,以家庭散养为主,仅2000余头,且售价和常见牛肉价格相当,产业链短板明显,价值并未有效发掘。

那么,那龙镇小黄牛价值点究竟在哪?团队立即用所学,随机采购了一批当地刚屠宰的小黄牛肉,经过该校实验室严格数据测试发现,蛋白质含量达26%,比一般牛肉蛋白质含量高三四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仅2%,比一般牛肉脂肪含量少了一半。

如何释放小黄牛价值,实现身价倍增呢?张臻提出构想,可借鉴山西平遥牛肉的品牌化路径,强化地理标志认知,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

说干就干,实践期间,团队成员瞄准牛肉干,并反复调试配方,研制出柠檬沙姜味和阳江豆豉味两款牛肉干。7月17日,首批出炉,请来那龙学校老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等品尝,获得了肯定。

那龙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邓伙绍表示,帮扶队也正借助该校的力量,拟推动小黄牛深加工产业发展,正与相应行政村商议,成立合作社统一标准、拓宽销路,如果路子走通了,可进一步促进扩大那龙镇小黄牛养殖规模。

7月18日,这场乡村实践活动暂告一段落,但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并未结束,张臻表示,未来每周还将带领学生开展这项实验,让高校智慧真正扎根乡村。

文/图:陈步上 邓伙绍

【作者】 陈步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