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左世周 通讯员 宋建园
农时不等人,服务暖民心。近期,开封市供销合作社驻村工作队、杞县大朱庄村两委积极协助“杞县喜洋洋养殖合作社”,依托大型脱粒粉碎机械,为村内群众免费提供花生脱粒与秸秆粉碎服务。此举既解村民农时之急、减生产之负,又为合作社储备冬季饲料、降养殖成本,在抢农时、惠民生中实现多方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务实动能。

三方联动抢农时 机械服务解民忧
“以前收完花生,要么自己费力脱粒,要么花钱找机器,现在工作队和合作社直接把服务送到家门口,一分钱不用花,还能看着秸秆变废为宝,真是帮了大忙!”大朱庄村村民看着满场晾晒的花生,难掩喜悦。
工作队提前摸排村内花生种植户需求,协调合作社调配大型脱粒粉碎机械,在村集体闲置场地搭建临时作业点,明确“脱粒免费、秸秆回收”的服务模式——村民只需将带壳花生运至作业点,即可享受机械化脱粒服务,脱粒产生的花生秸秆则由机械同步粉碎,直接交由合作社回收。
考虑到近期天气多变,若遇降雨可能导致花生霉变、影响收益,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合作社工作人员组成“抢收服务队”,实行“白加黑”作业模式:白天全力为种植户脱粒,傍晚整理场地、检修机械,夜间根据村民需求错峰加工。“有几户老人家里种了花生,子女不在身边,我们特意优先帮他们处理,当天收的花生当天就脱完粒,让老人放心。”驻村工作队队员介绍。

一举多得促循环 互利共赢强联动
这场便民服务,不仅是“帮村民省力”的民生实事,更是“让资源循环”的发展举措,实现了多重效益叠加。
对村民而言,免费机械化服务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大幅缩短劳作时间,尤其为老年户、缺劳户解决了“收得快、脱不完”的难题,让农忙时节的村民“少跑腿、少受累”。
对“杞县喜洋洋养殖合作社”来说,粉碎后的花生秸秆成为优质“绿色饲料”。“花生秸秆营养丰富,经过粉碎后能直接喂牛喂羊,往年我们要花钱收购,今年通过服务回收,一下子节省了饲料成本。”合作社负责人朱刚建说。
从生态效益来看,花生秸秆的回收利用还避免了传统焚烧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养殖资源,形成“种植户减负担、合作社降成本、生态环境减压力”的循环农业链条,为大朱庄村探索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
持续探索便民路 助力振兴再发力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这次花生脱粒粉碎服务,既检验了多方联动的成效,也为我们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封市供销合作社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表示,此次服务不仅让村民和合作社得实惠,更增强了村集体、市场主体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让乡村发展的“向心力”更足。
下一步,开封市供销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和大朱庄村两委将继续探索类似便民服务模式,扩大合作范围,推动农业机械化与资源循环利用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村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