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优秀青年医师:曾鹏

“曾医生说话不急不躁,听他讲病情,我心里就踏实了。”
“他从不只看报告单,还会问你睡得好不好、吃得下饭不,就像家人一样。”
在信阳市中医院工区路院区肿瘤科,不少患者这样评价主治医师曾鹏。
从2014年踏上工作岗位,到如今成为科室骨干,曾鹏已在临床一线默默耕耘十年。十年间,他始终相信: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文;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他用专业为患者筑起防线,用耐心与陪伴点亮希望。
深耕专业:在学习中夯实诊疗根基
初入临床,曾鹏深知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为提升能力,他前往新乡市中心医院完成三年规范化培训。白天查房、写病历、参与抢救,晚上复盘病例、研读指南,成了他的日常。
一次,一位晚期肺癌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血氧持续下降。带教老师一边精准下达抢救指令,一边轻声安抚家属:“别怕,我们都在。”患者最终转危为安。那一刻,曾鹏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医者,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面对生命时的沉着与温度。
2020年,他赴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半年,系统学习精准放疗与多学科协作模式。这段经历让他对肿瘤的综合治疗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为他开展个体化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精于临床:一人一策,全程守护
在肿瘤科,诊断往往只是第一步。曾鹏始终坚持细致问诊、全面评估,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
曾有一位中年男性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反复抗炎治疗无效,辗转来到曾鹏门诊。他仔细查体后,结合影像特征,高度怀疑鼻咽癌,建议行鼻咽MRI检查。结果证实判断——患者确诊早期鼻咽癌。及时启动同步放化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要不是曾医生多问了几句、多看了几眼,我可能就耽误了。”这位患者出院后送来锦旗,表达由衷感谢。

在治疗中,曾鹏秉持“个性化综合治疗”理念。他根据患者肿瘤类型、分期、身体耐受度等,整合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多种手段,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重视治疗不良反应的预防,提前干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问题,尽力减轻患者痛苦。
温暖陪伴:不只是医生,更是同行者
在曾鹏看来,肿瘤治疗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医生不仅是治疗者,更应是陪伴者。
一位乳腺癌患者确诊后情绪低落,担心手术影响形象,害怕成为家人的负担。曾鹏多次沟通,详细解释保乳手术和重建技术的可行性,并邀请康复患者分享经历。“你看,她现在跳舞、带孙子,生活一点没受影响。”慢慢地,患者放下了心理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如今已回归正常生活。
“曾医生让我相信,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患者说,“他给了我继续生活的勇气。”
勇于担当: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除了临床工作,曾鹏还承担助理全科医生的带教任务。他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耐心指导临床操作。因带教认真、方法得当,2023年被评为医院“优秀带教教师”。
2022年7月,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他主动请缨,进入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连续坚守52天。厚重的防护服下,他既要完成医疗任务,也要安抚患者情绪。尽管工作艰辛,但看到患者逐步康复,他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无论面对何种疾病,医者都应挺身而出,守护人民健康。
初心如磐:心有微光,始终如一
十年来,曾鹏多次获评医院年度考核优秀、医德医风考评优秀,并荣获“先进个人”“文明职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医师”等称号,在病例汇报、健康科普竞赛中也取得佳绩。这些荣誉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前行的动力。
在他心中,比荣誉更珍贵的是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都在提醒我不要忘记医者的初心与使命。”他说。
“上医治未病”是他始终秉持的理念。未来,他计划加强肿瘤防治科普,通过健康讲座、短视频、社区宣传等方式,普及早筛知识,提升公众防癌意识。同时,持续学习前沿技术,将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服务带给更多患者。
十年医路,曾鹏扎根在平凡岗位,用一次次耐心的问诊、一句句温暖的鼓励、一份份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仁心。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初心不改,誓做一名有温度、有担当的医生,守护每一个信任他的生命。(通讯员 陈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