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翠华社区独居老人李世碧接到“AI数智网格员”打来的电话,提醒她医保临近到期。随后,老人通过该微信小程序里的“医保专家”AI仿真人,了解医保续办事宜并顺利完成续保。
24小时待机的“AI数智网格员”成为大渡口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智能管家”。去年,重庆市首个“AI数智网格员”应用在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建成投用。居民发现设施损坏、环境不整洁等问题,只需打开小程序,拍照上传,系统会自动分派给相应责任部门,并跟踪处理进度。
“过去,社区治理主要靠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存在人力有限、效率不高、问题发现不及时等短板。”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游小庆说,“AI数智网格员”应用构建起治理新格局,形成“居民点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大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问题处置时长从3天缩短到4小时以内。
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和治理重心下移,大渡口区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综合服务的转型。该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潘红林表示,如今,全区已有超15万人注册使用“AI数智网格员”,咨询量突破3.2万次,成功办理问题2200余个,网格日均解决问题数量翻番。
在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了科技守护。今年5月,该街道筛选出15个家庭作为首批智慧养老试点,引入摔倒报警器、体征监测仪、烟感报警器三类智能设备,构建起“全天候无感监测、多维度风险预警、快速应急响应”的智慧养老安全体系。
83岁的独居老人向运吉便是受益者之一。床头的体征监测仪实时记录他的心率与呼吸频率并同步数据,家人和社区工作者能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以前孩子们总担心我的身体,现在数据实时传送给他们,大家都放心,发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处置。”向运吉说。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瑜说,通过AI算法,智能设备能实时抓取摔倒识别、烟雾感应等20类风险信息,一旦异常,系统会自动上传预警信息至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同时,街道还联动消防部门建立了“5分钟救援圈”,实现安全监护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介入”的转变。
近年来,大渡口区积极探索数据驱动、协同高效、富有温度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如今,随着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不断走深走实,当地逐步构建起为民利民惠民高效精准服务体系。
面对城市管理中事件突发性强、发现依赖人工、部门协同效率低等传统难题,大渡口区着力构建智能城市治理网络,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自动指令、快速处置、实时反馈的闭环管理转变。记者在该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指挥大厅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党建统领、经济发展、设施运行、社会治理、应急动员、文明创建、生产与生活服务等数据。
“中心整合全区4.2万余路摄像头,接入烟感、地磁、水位等物联感知设备,建成48种智能算法,形成‘全域感知、一网调度’的城市数字体征。”大渡口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副主任钟晓蕾说。
早高峰,大渡口新山村街道铺金丽城与翠园龙庭间的路口,摊贩占道造成路面拥堵。路边摄像头捕捉到异常,迅速完成识别并派单,街道的数字平台弹出预警。15分钟后,执法队员抵达现场,将摊贩引导至临时便民区,道路随即恢复畅通。钟晓蕾说,感知预警系统可自动识别无照游商、占道经营、井盖缺失等10多类高频事件,并与15家单位建立快速响应链,实现“5分钟响应、半小时处置”。
从“治理”到“智理”,大渡口这座老工业基地正焕发出数字化治理的新生机。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智慧治理,为城市现代化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