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璐强(湖南女子学院)
近段时间,为了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各地文旅局都在通过发布一些“抽象”短视频以此吸引游客的注意。为了接住这泼天流量,各地文旅局局长也纷纷加入到短视频的宣传制作中,从幕后走到台前,拿出自己的看家才艺“喊话”游客。网友调侃:“现在没点才艺,都当不了文旅局长。”
在短视频爆火的时代,许多文旅账号凭借反差的视频内容吸引了众多关注,但广泛雷同的视频内容和网络热梗,让游客的视线仅仅停留在表面,根本不了解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类同质化的视频频出势必会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
局长们扮成夸张的样式,穿着奇装异服,说着网络“流行语”……我们不禁思考,当局长们纷纷致力于拍摄引人注目的短视频时,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又该如何“走出去”呢?
在笔者看来,局长们能够放下自己的身份包袱走进基层,走到屏幕前。为了宣传本地的旅游资源而扮演一些特殊角色,让网友们看到了地方发展的诚意,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网友们表示:“局长们卷没用,要让景区卷起来才行,让服务、体验感卷起来才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不在旅游服务上下功夫,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即使因短视频爆火而带来的流量,也只会昙花一现。
从山东淄博的烧烤到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火出圈的旅游城市让我们看到真正能够留住人心的,并不是多出圈的流量视频和多搞笑的网络热梗,而是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完善基础设施与提升服务品质。拼服务、拼创意才是当下文旅的重中之重。
“记住景点比记住局长更重要。”唯有将“局长效应”转化为“服务效能”,才能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破除“同质化”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