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旅游助推邯郸市文旅产业强势崛起
当成语文化邂逅现代创意,邯郸这座三千年古城正焕发出全新活力。作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近年来,我市深挖成语文化富矿,通过场景再造、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和全域联动,推动文旅产业强势崛起,成语旅游正成为邯郸文旅的一张响亮名片。

坚持高位推动,成语旅游发展驶上“快车道”
邯郸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邯郸历史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1584条。为了将成语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邯郸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聘请顶尖专业团队编制文旅产业总体规划和成语旅游总体策划方案,描绘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蓝图,从顶层设计为邯郸成语旅游发展指明方向、打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市强化聚才引智,为成语旅游发展增添更多奇思妙想。去年以来,我市邀请姚喜双、敬一丹等顶尖创意团队全方位提升策划站位、深度挖掘内涵;加强高质量招商引资引智,市政府与央企中青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终,我市确定“点上发力”“系统提升”“建成著名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发展“三步走”总体部署。从成语旅游要素配套、产品供给、服务质量等入手,推出37条措施,加快推进成语博物馆、沉浸式成语文化体验馆建设;谋划举办中国成语大会等顶尖赛会活动,推动开发成语游戏、短视频、动漫等系列文创产品。
丰富产品供给,成语旅游建设实现“新突破”
漫步光明大街,“胡服骑射”“一言九鼎”“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等成语镶嵌于跨街廊架成语灯箱之上;沿途的井盖上,熔铸了成语典故的一个个井盖点缀了脚下的路。
去年,我市在光明大街(学院北路—联纺路)上架起108个跨街廊架成语灯箱,沿线的市政设施包括遮阳篷、果皮箱、坐凳和井盖都进行了创意设计,其中果皮箱设置200个,为“甘丹”式造型,105个成语井盖在沿线便道设置,沿线的27个公交站台进行了美化,形成了一段长为5.6公里的“成语一条街”,成为邯郸推动成语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文化长廊,街道两旁的装饰让我目不暇接。邯郸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深深触动了我。”来自郑州的张先生对“成语一条街”赞不绝口。
“‘成语一条街’不仅展现了邯郸厚重的历史,更传递出这座城市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创新。无论是对历史的传承还是对未来的展望,邯郸都在用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市民宁女士评价道。
在“成语一条街”,不可错过的还有成语之都文创旗舰店。走进店内,上千种成语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成语冰箱贴、成语帆布袋、成语水杯……每一件产品都融入了成语文化内涵,使文化魅力与日常生活完美融合。
另一方面,我市丰富成语旅游产品,创排完成《邯郸学步》《毛遂自荐》《河伯娶妻》等30部成语情景剧,打造“成语萌剧场”等线上线下展演;着力拓展“成语IP”研学旅游,推出古城寻梦、走进成语之都等8条成语研学线路,涉县娲皇宫、邺城博物馆获评全国研学旅行基地 (营地);常态化开设文创市集,去年“成语之都金秋消费季——文旅市集”现场展销订货及加盟费用达1.96亿元。
强化活动助推,成语旅游热度实现“新提升”
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是成语旅游的重要呈现方式。为此,我市积极打造成语品牌活动,策划推出“邯郸市首届胡服骑射文化节”“这个中秋很成语”等成语品牌活动,高标准承办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展演,“跟着曲木皮游成语邯郸”成为网络热词,展演期间各景区接待游客447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一倍。与央视合作制作的《成语探华夏》栏目,进一步提升了邯郸成语旅游的热度;举办邯郸成语嘉年华系列活动,参与报名人数累计达到18000余人。
另外,我市各县(市、区)也加大成语元素在各景区景点的呈现,积极助推成语旅游在当地落地生根。
广府古城和大名古城以科技手段赋能成语旅游,成语主题3D光影秀、水幕电影、无人机表演、悬疑舞剧《大名狄公》等爆红网络。
涉县娲皇宫创新神话故事讲述方式,以“神话+成语”形式展现成语魅力。在游客中心、补天湖、补天广场等节点布置抟土造人、补天浴日、女娲补天等展板,营造浓厚氛围。在文化演出中植入“成语接龙”环节,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其中。
鸡泽县诗经文化园系统性推进成语和诗经文化开发、传承和利用,聘请专业团队,对鸡泽县成语旅游实施顶层设计和系统策划,2024年客流量同比增加30%以上。
我市还优先发动服务员、导游、出租车司机等团体宣传邯郸成语典故,浓厚成语文化氛围;组织各景区开展“背成语享优惠”活动,真正让游客参与进来,让邯郸成为传播成语文化的胜地和人们心向往之的“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苏醒/文 巩玉强/影